愛奇藝以AI重構內容生產、以IP打通線上線下,構建情緒價值、內容生產、場景變現的生態閉環,完成從視頻平臺到生態平臺的升維。
原創ⓒ新熵 大文娛組
作者丨鳳梨 編輯丨九黎
2025年9月25日,愛奇藝iJOY秋季悅享會如期而至。若僅看表面,這似乎只是一場常規的片單發布會:400多部覆蓋“長+短”形態的內容儲備、五大劇場的全新力作、十余檔綜N代續作齊齊亮相,延續著平臺對優質內容的一貫深耕。
但當我們穿透片單外衣,會發現這場發布會藏著太多打破行業慣性的信號:牽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得主鮑德熹推出國內首個AI劇場、線下樂園年內落子三城、單劇IP衍生品月銷量破5萬件……
這一切的伏筆,或許早在2022年4月愛奇藝拆掉舊logo上那層象征播放器界面的方框時便已埋下。彼時外界尚在猜測其戰略意圖,而如今悅享會給出了清晰答案:它早已跳出“線上視頻平臺”的傳統定義,正以情緒價值為絕對錨點,用AI技術革新與線下場景延伸雙輪驅動,悄然重構文娛行業的邊界。
這場看似尋常的發布會,實則是“下一個愛奇藝”的戰略說明書:從單一的內容提供商,進化為提供全場景情緒價值生態平臺的“野心”,終于清晰可見。
AI的內容革命
而這一切進化的根基,正是那份看似常規卻暗藏玄機的400多部內容片單。
這次愛奇藝秋季悅享會上,愛奇藝釋出的片單《唐詭奇譚》《兩京十五日》《南部檔案》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等都備受期待。但顛覆性的信號卻不來自片單本身。官宣鮑德熹・愛奇藝AI劇場,劍指國內第一個“AI劇場”,讓外界看到,在做內容這條路上,愛奇藝從來沒有限制。
當其他平臺仍將AI停留在海報生成、片段剪輯等淺層應用時,愛奇藝已率先踏入下一階段:探索讓AI 成為內容生產的核心參與者,而這一跨越的底氣,恰恰來自其多年深耕積累的優質內容。
2025年以來,長劇集領域《漂白》《臨江仙》《朝雪錄》《生萬物》四部作品熱度值接連破萬;微劇總量已超2萬部,類型豐富度與藝術水準持續提升;綜藝賽道更以《哈哈哈哈哈5》《新說唱2025》《喜劇之王單口季》第二季等占據云合數據TOP10;電影領域,暑期檔《捕風追影》票房直接突破12億。這些爆款內容共同構成了AI學習的優質樣本庫。
正如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所言:“優質IP需要以情感為中心、以理想為支點。”
那些引發全民共鳴的作品,早已沉淀出一套情緒表達方法論:《唐詭奇譚》的懸疑敘事節奏、《狐妖小紅娘-王權篇》的國創美學風格、《種地吧》的紀實情感表達,都為AI理解何為優質內容提供了具象參考?梢哉f,沒有這樣扎實的內容根基,AI創作便會淪為無源之水。
依托這片內容沃土,愛奇藝的AI應用完成了教科書式的“三級跳”。
2023年,AI工具進入愛奇藝內容制作、宣發鏈條,在宣發環節實現海報批量生成、橫豎版秒速轉換,在制作端通過智能系統提升劇本評估、選角效率,更將廣告效果直接優化30%;
2024年,AI開始走向C端服務,“桃豆智能體”成為用戶的專屬觀劇搭子,“跳看”功能通過大語言模型分析視頻內容,精準匹配用戶喜好,上線后直接帶動平臺總時長與續看率雙增長;
2025年,AI終于要叩開內容創作的核心大門,鮑德熹・愛奇藝AI劇場的官宣,標志著其正式從輔助工具升級為內容共創者。為此,愛奇藝從9月中旬開始面向全球征集創意,篩選30支潛力團隊開始為期7天的線下集訓,由鮑德熹全程深度指導;最終脫穎而出的15支團隊將獲得制作補貼、技術支持,其作品預計2026年一季度上線,并參與會員費與廣告收入的凈利潤分成。這一舉措,直接呼應了愛奇藝創始人、首席執行官龔宇“AI主導的商業長片最晚后年出現”的預判。
當其他平臺仍在糾結長短視頻的流量分配時,愛奇藝的預判是AI將顛覆長短視頻行業的“奇點”時刻就要來了。
AI劇場的本質,是搶占AI原生內容的標準制定權。愛奇藝所有IP內容中沉淀的敘事邏輯、情感內核與審美偏好,將通過AI轉化為可復制、可創新的創作范式;而AI劇場孵化的新內容,又將反哺內容生態,形成優質內容喂養AI,讓人和AI共創內容時,實現“共振”。
這種布局的前瞻性不言而喻。愛奇藝憑借“片單奠基+AI破壁”的組合拳,已提前為下一個十年的內容戰場筑好了護城河。
IP的商業破圈
如果說AI是愛奇藝押注未來的增長變量,那么線下業務就是其立足當下的確定性增量。
除了AI ,這次悅享會傳遞了另一個明確信號:愛奇藝以爆款IP為核心的商業變現,正在從線上會員+廣告的傳統模式,延伸至線下衣食住行的多元場景,完成了從內容消費到生活方式的深度滲透。
線下業務能否成功,核心在于愛奇藝持續產出的高辨識度IP。龔宇在演講中明確表示,區別于七八年前的零散嘗試,如今愛奇藝已形成IP衍生品+新型樂園的雙引擎線下戰略。在IP衍生品領域,IP的情緒穿透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。《愛你》作為2025年初播出的黑馬劇集,其同款香包上線一個月銷量直接突破5萬件;去年《我的阿勒泰》憑借真實細膩的敘事成為年度口碑之作,劇中的小賣部更意外成為文旅打卡新地標。這些案例并非偶然,而是愛奇藝在策劃階段就植入的衍生思維,通過AI、數字掃描等技術,將道具、布景等轉化為數字資產,為后續衍生品開發提前儲備素材。
在樂園業務上,IP同樣是核心吸引力。已經官宣會落地揚州、開封和北京王府井的三個愛奇藝樂園都不是傳統主題樂園,摒棄傳統樂園占地大、投資大、迭代慢的弊端,主打占地5000-20000㎡的小型化、強互動、快迭代新型主題樂園。從龔宇現場展示的圖片看,根據《蓮花樓》、《唐朝詭事錄》系列、《我的阿勒泰》等熱門影視IP 改編的舞臺劇、全感劇場等將是主要體驗內容。顯然,支撐這一模式的正是片單中的多元IP矩陣。
為了讓IP的商業價值最大化,愛奇藝設計了極為精巧的輕資產商業模式:平臺負責輸出技術、內容IP與運營能力,合作方則投入土地、設備等固定資產,雙方共享門票、餐飲及衍生品二次消費帶來的收入。這種模式既規避了重資產運營的風險,又能讓IP的情緒價值快速轉化為可觸摸的消費場景。
以即將開業的揚州樂園為例,愛奇藝無需承擔土地購置與場館建設成本,僅需將VR、MR、AR等技術與影視娛樂IP結合,打造全感數字體驗項目;合作方則借助愛奇藝的IP流量與運營經驗,快速盤活線下空間。這種“IP+技術+運營”的輸出模式,解決了長視頻平臺變現路徑單一的行業痛點,更讓IP的商業生命周期得以延長,一部劇集的熱度可能隨時間消退,但IP衍生的線下體驗與商品,能持續喚醒用戶的情感記憶。
2022年愛奇藝拆掉logo中的播放框,本質是撕掉“線上播放器”的身份標簽;而如今線下業務的全面落地,正是這一戰略的具象化呈現。
IP不再是屏幕里的內容,而是轉化為用戶帶在身上的周邊、玩在其中的樂園、吃在嘴里的主題餐飲。正如吳剛在演講中所觀察到的:現在的IP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用戶會主動拿著衍生品分享,特意排隊參與線下互動,把對IP的喜歡變成真實生活的一部分。
這種蛻變,讓愛奇藝的商業版圖徹底突破線上邊界。片單不再只是內容供給清單,而是IP生態的起點,從線上內容引爆情緒共鳴,到線下場景承接消費需求,形成了“內容創作-流量聚集-體驗轉化-商業變現”的完整閉環。
情緒價值的戰略錨點
無論是AI介入內容創作,還是線下場景的全面拓展,愛奇藝所有的“變”都圍繞著一個“不變”,那就是以IP為載體,為用戶提供覆蓋全場景的情緒價值。
而這份400多部的片單,正是這一戰略錨點的核心載體。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定力,恰恰是下一個愛奇藝的核心競爭力。愛奇藝的內容布局,始終以滿足多元情緒需求為核心邏輯。王曉暉在悅享會中強調:“愛奇藝的創作策略是力爭‘唯一’,‘唯一’就意味著多樣性,在每個題材類型里都全神貫注投入。不偏廢每個題材、每個類型、每個賽道。”
這種多樣性,在悅享會公布的片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:
在劇集領域,五大劇場精準覆蓋不同情緒場景,迷霧劇場的《樹影迷宮》《低智商犯罪》滿足用戶的懸疑探索欲;微塵劇場的《喀什戀歌》以迷你敘事傳遞細膩溫情;大家劇場的《高興》《父父子子》用文學改編引發現實共鳴;戀戀劇場的甜寵新作與小逗劇場的輕喜劇,則精準對接年輕群體的治愈需求。
而在綜藝領域則是“綜N代”與新賽道雙線并行,《哈哈哈哈哈6》延續旅途歡笑,《說唱巔峰對決2026》點燃熱血激情,《宇宙閃爍請注意》以高能量人一起瘋玩開拓綜藝邊界,全方位覆蓋用戶的娛樂情緒。
另一方面,動漫《擇天記》《大主宰年番》承載國創情懷,《無敵鹿戰隊冰封計劃》滿足親子陪伴需求;紀錄片《全世界中國味》《本草煙火》傳遞生活詩意,體育版塊則為球迷提供世界杯等賽事的熱血體驗。
這種全品類、精細化的內容布局,構建起一張情緒價值供給網,讓愛奇藝能夠精準捕捉不同年齡、不同圈層用戶的情感需求,為后續的AI賦能與線下延伸奠定堅實基礎。
在這片情緒價值土壤上,愛奇藝實現了“內容-科技-場景”的全鏈路協同。
線上通過影劇漫綜、微劇等形態觸達用戶,AI技術則讓情緒供給更高效,“桃豆智能體”能精準回應觀劇情緒,“跳看”功能避免情緒斷點;線下,樂園的沉浸體驗、衍生品的日常陪伴,將線上的虛擬情緒轉化為現實感知,形成情緒價值的二次放大。
這種協同效應形成了強大的反哺閉環:片單中的《喜劇之王單口季》第二季熱播,帶動統一春拂無糖茶的打卡熱潮,而線下互動又引發社交平臺的二次傳播,反哺節目熱度;《一路繁花2》的文旅元素通過美團同款路書落地線下,既提升了品牌銷量,又讓劇集的治愈情緒獲得更廣泛的認同。
正如愛奇藝高級副總裁吳剛所言,IP已經從被動觀看變成生活方式,而情緒價值正是串聯起線上線下的核心紐帶。
長期以來,外界眼中長視頻行業深陷內容成本高、變現難的循環,而愛奇藝的探索提供了破局范本。其核心邏輯在于:不局限于線上的流量游戲,而是以內容為核心,用AI技術提升情緒價值的供給效率,用線下場景拓展情緒價值的變現邊界,最終形成“內容創作—線上傳播—線下體驗—商業變現”的全鏈路生態。
這一布局絕非愛奇藝的孤例,而是全球文娛行業的共同選擇。作為IP線下運營的標桿,迪士尼體驗業務2025年第三財季收入已達90.86億美元,占總營收38.4%;2024年全年體驗業務收入341.51億美元,占比提升至37.3%,較2023年的325.49億美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。
而Netflix也于近日宣布,將于年內推出自有線下體驗空間Netflix House,首站選址費城和達拉斯,計劃通過沉浸式影音空間重塑家庭娛樂場景。從迪士尼的重資產樂園到奈飛、愛奇藝的沉浸式體驗樂園,不同模式背后藏著相同邏輯:線下場景已成為IP變現的核心戰場。
這套模式將徹底重構了文娛企業的增長邏輯。IP不再是單純的內容庫存,而是情緒價值的生產源頭;AI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工具,而是情緒傳遞的增效引擎;線下業務不再是單純的補充板塊,而是情緒變現的核心陣地。三者協同,讓愛奇藝跳出了內容供給平臺收取會員費、廣告增收的傳統依賴,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的增長路徑。
當愛奇藝以AI重構內容生產、以IP打通線上線下時,它早已不是定位在播放影視內容的視頻平臺。這場悅享會透露的信號足夠清晰:在技術狂飆與消費升級的雙重浪潮下,誰能定義“下一代娛樂”,誰就能掌握未來的話語權。
那份400多部的片單,看似是常規的內容儲備,實則是愛奇藝生態帝國的基石,每一部作品都是情緒價值的載體,每一個IP都是商業破圈的火種。而AI與線下業務的雙輪驅動,正是讓這枚火種燎原的東風。
愛奇藝的探索或許在許多人眼里過于激進,但事實證明,他們真的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。
正如龔宇所說:“萬物皆流、無物常駐”。唯有變化本身,才是永恒的答案。
榜單收錄、高管收錄、融資收錄、活動收錄可發送郵件至news#citmt.cn(把#換成@)。
海報生成中...